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時間線及發展過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從1914年到1918年之間發生的一場全球性衝突,主要涉及歐洲的主要國家。這場戰爭的根源包括國家間的緊張關係、軍事同盟和民族主義情緒。戰爭導致了數百萬人的死亡,並對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成時間:2025-03-26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始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刺殺,這一事件引發了國際緊張局勢,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於7月28日正式爆發。
1914年

德國對俄國宣戰

1914年8月1日,德國對俄國宣戰,這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擴大,隨後德國於8月3日對法國宣戰,戰爭迅速蔓延至整個歐洲。
1914年

英國對德國宣戰

1914年8月4日,英國因德國入侵比利時而對德國宣戰,英國的參戰使得戰爭更加國際化,並形成協約國與同盟國的對峙局面。
1915年

加利波利戰役

1915年4月至1916年1月,加利波利戰役在奧斯曼帝國進行,協約國試圖通過控制達達尼爾海峽來打通通往俄國的補給線,最終以失敗告終,造成大量傷亡。
1916年

索姆河戰役

1916年7月至11月,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具規模的戰役之一,英軍和法軍聯合對德軍發起攻擊,最終造成超過一百萬的傷亡,戰役未能達成預期的突破。
1917年

美國參戰

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對德國宣戰,這一決定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大轉折,隨著美國的加入,協約國的力量大幅增強。
1917年

俄國退出戰爭

1917年11月,俄國因內戰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簽署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條約,這使德國能夠將更多的軍隊轉移至西線。
1918年

德國春季攻勢

1918年春季,德國發起了一系列攻勢,試圖在美國軍隊完全到達之前結束戰爭,然而,隨著協約國的反擊,德國的攻勢最終失敗。
1918年

停戰協議簽署

1918年11月11日,德國與協約國簽署停戰協議,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場戰爭對各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
1919年

凡爾賽條約簽署

1919年6月28日,凡爾賽條約在法國簽署,正式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條約對德國施加了嚴厲的賠償和領土損失,對後來的歐洲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
1920年

國際聯盟成立

1920年1月,國際聯盟成立,旨在促進國際合作與和平,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防止未來衝突而設立的重要機構。
1921年

德國賠償問題的爭議

1921年,關於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賠償問題引發了國際爭議,這些賠償對德國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並為後來的政治動盪埋下了伏筆。
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193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和平條約未能解決根本問題,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顯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仍在影響著世界局勢。
下載歷史時間軸
Copyright © 2024 History-timelin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