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宣布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这一事件标志着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的开始转变。
2004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反对选举舞弊,要求民主改革。这场运动反映了乌克兰民众对亲俄政府的不满,进一步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2010年,亲俄的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当选乌克兰总统,标志着乌克兰再次向俄罗斯靠拢,导致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复杂化。
2013年11月,乌克兰政府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协议,引发大规模示威活动,称为“欧盟广场运动”,民众要求与西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2014年2月,乌克兰政局动荡,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下台。随后,俄罗斯迅速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并于3月举行公投,宣布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2014年4月,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爆发武装冲突,亲俄分裂势力宣布独立,乌克兰政府展开军事行动,冲突逐渐升级为持续的战争。
2015年2月,乌克兰、俄罗斯及相关各方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停火协议,尽管协议未能完全实现和平,但为后续谈判提供了基础。
2018年11月,乌克兰与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附近的海域发生冲突,乌克兰船只被俄罗斯扣留,进一步加剧了两国关系的紧张。
2021年春季,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局势再次紧张。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进攻,标志着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对乌克兰提供支持。
自2022年起,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同时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以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的侵略。
2023年,乌克兰军队发动反攻,试图收复被占领的领土,战斗持续加剧,国际社会对局势的关注不断上升。
2024年,尽管冲突仍在继续,国际社会开始推动和平谈判的可能性,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俄乌冲突的历史时间线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